(
课件网) 南 亚 湘教版 在南亚地理学习中,学生应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包括认识到南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环境,如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等。通过培养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够更加珍惜自然资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空间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南亚地区的地理空间框架,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学生应能准确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的空间分布,以及这些要素如何影响人口分布、城市发展和经济活动。通过空间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和规律,提高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强调对地理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南亚地理学习中,学生应能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人口、经济等多个地理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分析南亚地区河流对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性,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安全和资源分配的挑战。通过综合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现象。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南亚地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地图绘制、地理模型制作、实地考察等活动,加深对南亚地理环境的认识。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南亚地区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人地协调观 空间思维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综合素养 目录 位置与国家 03 01 02 三大地形单元 一年分三季 ANANYA 南亚 04 人口与经济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发现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造就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雄浑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陡峻。这对南亚乃至全球的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议一议,举例说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南亚产生了哪些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使得南亚的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暖;同时,它也使南亚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使得南亚降水丰富。 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又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主要的大国,也有人称印巴次大陆、印度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 1 位置与国家 1 位置与国家 0° 97°E 60°E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绝大部分) 半球位置 23.50N 范围: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马尔代夫 370N 1 位置与国家 37°N 0° 1,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少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2,北回归线穿过南亚中部, 跨热带与北温带 经纬度位置 23.50N 60°E 97°E 海陆位置 1,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2,东部临孟加拉湾,西部濒临阿拉伯海 阿 拉 伯 海 孟 加 拉 湾 位置与国家 1 7个国家1个地区 内陆国: 临海国: 岛国: 尼泊尔、不丹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地区: 克什米尔 1 位置与国家 2 三大地形单元 2 三大地形单元 读图7-12,找出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印度河,印度河平原,恒河和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描述地形分布。 北部山地:北部山地属喜马拉雅山的西段和中段,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中部平原: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南部高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平均海拔600米,呈倒三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