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第1课时 黑种人的故乡 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地理位置特点,判断该地区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等地理特征。 区域认知:读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综合思维: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各地理要素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1.通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2.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讲解,树立种族平等观念。 (一)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湖等自然环境特征。 4.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 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为“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第2课时为“发展中的民族经济”。教学流程整体采用了“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设计意图如下: 问题驱动:从帮助非洲象小九寻找父母家乡导入———激发兴趣; 新知感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走进黑种人的故乡———突出重点,为下一步探究提供知识或理论基础; 探究挑战:先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河湖、气候特征,再分析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突破本节难点,培养探究能力;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提出问题】你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播放视频】展示非洲象庆祝满月的视频。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认识小象。 通过视频导入,认识小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大家好,我是象小九。你们知道我父母的家乡在哪吗? 环节二 新知感悟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寻找家乡(认识非洲的位置、黑种人的故乡)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 【提出问题】认识非洲的地理分区。 阅读地图、 独立思考、 积极回答。 阅读地图,非洲的地理分区,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归纳总结:联合国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自主探究】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3分钟) 【提出问题】1.用红笔描绘赤道、南北回归线。 2.找到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 3.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归纳)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提取有效地理信息,提升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归纳总结: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23.5°N~23.5°S,20°W~50°E。 海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