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022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4615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两宋,政治,军事,课件,36张
  • cover
(课件网) 【黄袍加身】 在唐朝覆灭以后,是分裂割据、各自为王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当时手握兵权、担任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起宋朝,并消灭了其他几个政权,这大分裂的局面才算基本结束。而“黄袍加身”就是讲的是赵匡胤兵变时,他的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他成为天子的故事。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为了防止重蹈历史的覆辙,赵匡胤究竟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怎样的效果?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 政治和军事 第一子目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雪夜访普图》 明代画家刘俊绢本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片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场景。体现了宋太祖统一北方的决心,赞扬了明主忠臣之间的融洽关系,歌颂贤君礼贤下士、勤于政事的美德。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对北宋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陈桥驿兵变(河南开封)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卷九八《安重荣传》 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大患有二: 曰腹心之患,即禁兵; 曰肢体之患,即藩镇。 ———聂崇岐《宋史丛考》 改革中央机构、加强君主专制 改革地方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抑制武将 势力膨胀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文官任知州 控制地方 “四监司”、通判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权 监察 钱 兵 原则1:收权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改制的办法是 横一刀,竖两刀,再补一刀 ———《大宋革新》易中天 横一刀是把宰相分为两等 正宰相 中书门下平章事 副宰相 参知政事 竖两刀是把相权分为行政(政事堂)、军政(枢密院)、财政(三司)三块。 再补一刀,是设立台谏,进行官员的监察 削弱相权 原则2: 分(化事)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抑制武将 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剥夺军权-罢免宿将兵权 分散军权 调兵权:枢密院(用文官) 统兵权:三衙(武将)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原则3: 崇文抑武 文官任知州 控制地方 “四监司”、通判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权 监察 钱 兵 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宰相行政权 枢密院专掌军政 三司负责财政(户部、盐铁、度支) 台谏负责监察 原则1: 收权 原则2: 分权 原则3: 崇文抑武 抑制武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剥夺军权-罢免宿将兵权 分散军权 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统兵权:三衙(武将)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地位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皇权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佑集》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统计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的水平。 材料四: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