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0594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747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PPT,20张,课件,师大,3课时
  • cover
(课件网)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说课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三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前一课时学生已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如20×3=60),本课将在此基础上通过竖式笔算拓展到一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如12×3),并为后续学习进位乘法奠定算法基础。教材通过小棒图与算式对应呈现,强调"拆分法"与竖式书写规范的衔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以下基础:①熟练背诵乘法口诀;②能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③初步接触过竖式(如加减法)。但可能存在以下困难:①不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②对位错误(如将个位乘积写在十位上)。通过课前访谈发现,约40%的学生会尝试用口算方法直接得出结果,但对竖式书写缺乏结构化认知。 2 通过摆小棒活动,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竖式书写规范。 能正确计算类似"23×3""14×2"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 1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先乘个位,再乘十位"的运算顺序及数位对齐原理。 教学方法 教 法 学 法 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活动链,经历从直观操作到抽象符号的思维进阶。 采用"情境导入—操作探究—对比建模"三阶模式,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小棒拆分过程。 教 法 采用"情境导入—操作探究—对比建模"三阶模式,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小棒拆分过程。 2015 教学过程 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总结,学习收获 复习导入 63 口算。 43×2= 21×3= 33×3= 24×2= 32×2= 39 86 99 48 64 13×3= 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你是怎么想的? 12×4=___(个) 如何计算呢? 探究新知 12×4=___(个) 12=10+2 10×4=40 2×4=8 40+8=48 48 还可以怎样计算? 12×4= (个) 1 2 8 × 4 ……4×2 这个8表示什么呢? 盒子里的茶杯怎样算呢? 12×4= (个) 1 2 8 × 4 ……4×2 ……4×10 4 0 4 8 ……8+40 48 答:一共有48个茶杯。 1 2 8 × 4 ……4×2 ……4×10 4 0 4 8 ……8+40 还有更简便一些的算法吗? 4 4和1个十相乘的积写在十位上。 8 4和2相乘的积写在个位上。 1 2 × 4 说一说。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计算过程。 21×4 =84 42×2 =84 13×3 =39 × 4 2 1 4 8 × 2 4 2 4 8 × 3 1 3 9 3 2×34 =68 × 2 3 4 8 6 用竖式计算。 练习巩固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1 相同数位对齐; 2 先用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数 相乘,积写在个位上; 再用一位数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十位上。 3 × 3 2 3 9 6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必做:课本P25"练习三"第1题(计算)、第3题(应用题) 2、选做:编一道"两位数×一位数"的生活问题并解答(如计算家庭每月水电费)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1 相同数位对齐; 2 先用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数 相乘,积写在个位上; 再用一位数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十位上。 3 × 3 2 3 9 6 本课始终贯穿"以生为本"理念: 做中学:通过摆小棒实现"动作思维—图像思维—符号思维"的三级跳 差异教学:练习设置基础→拓展双梯度,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素养渗透:在解决购物问题中培养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落实新课标要求。 设计理念 感谢聆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