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背景知识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题目解析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文体知识意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相传是西汉 编撰,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_____, 记录_____等的问答,记述 。 儒 仪礼 小戴礼记 孔子和弟子 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 儒家经典 戴圣 儒家经典之“四书”: 儒家经典之“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之“五经”中的《礼》 周礼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jǔ mù guān fèn wù 整体感知 正字音,明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jǔ guān fèn wù wèi wéi zhǎng 疏通文意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 与 能, 讲 信 修 睦。 是 施行 品德高尚的人 诚信 培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同“举”,推举 有才能的人 疏通文意意 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 子 其 子, 使 老 有所 终, 壮 有所 用, 幼 有所 长, 矜、 寡、 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 归。 动词,以……为亲 同“鳏”,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父母 动词,以……为子 子女 老年人 终其天年 为社会效力 顺利成长 幼童 老而无夫 供养 ......的人 疏通文意意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 谋 闭 而不兴, 盗窃乱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