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76138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3.4 梅岭三章(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260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梅岭
  • cover
课件21张PPT。导 第三单元 慷慨正气哈墨尔 写 法兰西万岁———慷慨正气 文天祥 留 丹心照汗青———慷慨正气 祁瑞宣 上 苦痛说不出———慷慨正气 陈毅 ? ——— ? 让我们一起聆听《梅岭三章》梅岭三章 陈毅学习目标:1、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并学习陈毅至死不渝、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主义精神。 2、了解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陈毅(1901_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字仲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十大元帅之一。还是有名的诗人 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有“元帅诗人”的美称,郭沫若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一柱天南百战身 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赠陈毅同志》 了解作者:了解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梅山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了解背景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梅山被围、情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写的三首绝命诗。 检查预习: 1. 读准划线字音丛莽( ) 悬 ( ) 旌旗 ( ) 当纸钱( ) 即 ( ) 为( )家 应 ( )有 涯 ( ) xuán dàng yīng jí yá m?ngwéi jīng2. 你从诗前的小序中获取哪些信息? 诗前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它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检查预习: 3.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223) 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检查预习: 1.结合注释朗读诗歌,理解每首诗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3.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此章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中“去”“斩”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旌旗”、“阎罗”各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评1、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2、“去”字写出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斩” 字有力度,写出了手起刀落,奋勇杀敌的痛快淋漓。3、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法。阎罗:即阎罗王,迷信传说种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追忆往昔、身去泉台、力斩阎罗, 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至死不渝,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首章1、“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战争。2、“飞来”一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飞来”一词有轻快、欢欣的意思,用纸钱来祭奠死者是我国的民俗特色,诗人盼望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迈、爽朗的性格,妙语天成,壮而不悲。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评次章面对今日,勉励来者,盼捷报飞。 洋溢着坚信革命必胜崇高信念,和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1、“应有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革命信念?体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诅咒,同时也表达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