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剖木本植物的茎,了解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探究实践、科学思维) 2.通过科学探究实验,验证植物茎内的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探究实践) 3.通过分析“节瘤”的形成原因,了解植物茎内的筛管输送有机物的运输方向。(科学思维) 4.通过分析植物茎的功能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绿植的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解剖木本植物的茎,了解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验证植物茎内的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植物的营养器官———茎 【展示】桂花树的树干、桂花树的枝条 的图片。 观察桂花树的树干、桂花树的枝条的图片。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主干和分支,让学生理解植物的茎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介绍】桂花树的树干、桂花树的枝条都是植物的茎。 理解不同植物的茎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总结】木本植物的茎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 【提出问题】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植物的茎作为一种营养器官,由哪些结构构成? 思考植物的茎由哪些结构构成。 环节二 新知探究:茎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桂花树枝条横切、茎的结构和功能的实验示意图。 观察桂花树枝条横切、茎的结构和功能的实验示意图。 教师通过展示桂花树枝条横切、茎的结构和功能的实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同时提问学生“草本植物的茎是否具有形成层”,让学生理解形成层的存在,使木本植物的茎能使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增粗,而草本植物内部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增粗。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和功能观,教师追问学生植物茎内参与营养物质运输的具体结构是什么,并分析筛管和导管的细胞特性。 【介绍】木本植物的茎中有髓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木本植物茎中的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可以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理解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提出问题】因为有形成层,木本植物的茎可以逐年增粗,草本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吗? 思考草本植物的茎能否逐年增粗。 【展示】竹笋、竹的图片。 观察竹笋和竹的图片。 【介绍】“笋有多大, 竹有多粗” 理解俗语“笋有多大, 竹有多粗”。 【总结】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不能像木本植物茎那样逐年加粗。 理解草本植物的茎不含形成层,不能逐年增粗。 【提出问题】以木本植物为例,茎中的哪些结构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思考木本植物当中哪些结构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相关联。 【展示】茎的结构和功能的实验示意图 观察茎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介绍】茎中韧皮部中有筛管,是活的管状细胞,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是死的管状细胞。 理解导管和筛管所处的位置和细胞的特性。 【提出问题】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还是筛管运输的? 思考植物通过哪一结构运输水和无机盐。 环节三 新知探究: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展示】验证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图及植物茎的横切和纵切操作示意图。 观察图片。 教师通过设计实验,将植物的枝条浸泡在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对浸泡后的枝条横切和纵切,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植物茎的横切发现木质部被染红,将植物的茎纵切,发现木质部中的导管被染成红色。 【介绍】验证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 【展示】茎的横切面和茎的纵切面染色情况图。 观察茎的横切面和茎的纵切面染色情况图。 【介绍】茎的横切面显示只有木质部被染成了红色,茎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显示只有木质部中的筛管被染成了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