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蒸腾作用现象,认识到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部分水,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生命观念) 2.通过举例、展示图片及视频,构建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概念,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和绿色植物在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 ) 3. 通过联系生活、思考交流,说出保护水资源和绿色植物的具体举措,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意义和绿色植物在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保护水资源和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空气加湿器。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也与后面植物具有加湿空气的功能相呼应。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天然的加湿器呢? 环节二 新知探究: 植物的蒸腾作用 【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1.甲同学用塑料袋套住植株露在土外的部分,并用棉线或胶带扎紧塑料袋口,作为装置甲。 出示图片,看到什么现象? 2.乙同学用塑料袋套住整盆植株,并将透明塑料袋扎在花盆口处。 思考:哪个装置更能说明植物是天然的加湿器? 3.甲同学又用另一株大小相近,生长状态基本一致的同种植物,再制作一个同样的装置作为装置乙,将其置于黑暗处。 大约15 min后,仔细观察两个装置的塑料袋内表面,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 ①两个装置的塑料袋内表面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②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现象,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感性认知,并思考外界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提问】 ①植物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从何而来? ②植物体内的水怎样运输? ③植物主要通过什么结构将水散失出去? 回答问题,完成概念建构。 通过结合图片和已学知识,回答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从而自然地生成蒸腾作用的概念。结合概念分析出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概念建构】植物的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光照、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都能影响气孔的开启或闭合,因而对蒸腾作用有影响。 【阅读材料】根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消耗水的去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自行分析得到蒸腾作用的意义。 【提出问题】玉米一生消耗的水量主要去向是哪里?这是一种浪费吗? 【出示图片】大树底下好乘凉。 学生结合图片和生活常识,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同时也促进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在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 环节三 新知探究: 植物和水循环 【活动】一滴水的旅行 河流中的一颗小水滴将在生物圈中进行怎样的旅行?其中又进行了怎样的变身? 学生思考问题、完成图片上的填空。 结合一滴水旅行的情境,思考水循环的过程,建构水循环的概念。通过思考问题,得出水循环的动力、植物在水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对水循环意义的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从而思考怎么从实际保护水资源。 【概念建构】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生物圈的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不断循环运动的过程。 结合图片,完成填空。 【思考】 ①水在水循环中可以以什么形式存在?是什么为它的变化提供了动力? ②植物在水循环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水是一切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