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2136

高中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8024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历史,纲要,8课,欧洲,思想
  • cover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教材分析】《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上承《中古时期的世界》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两个单元,下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本课包含四个子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史事众多、并且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但是四个子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在思想解放的领域,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而封建思想的束缚首先体现为宗教和教廷对人们的束缚,人们从反对神学世界观开始,展现个人的合理诉求,这就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只实现了少数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不具备普遍性,因而仅仅只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宗教改革是受教廷压迫的广大普通民众反对封建束缚的社会斗争和思想斗争,因而具备思想解放和社会革命的双重色彩;这两场思想解放斗争共同的思想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崇尚人的经验与理性,从而推动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从传统经验科学走向近代科学,于是科学革命兴起,理性主义获得发展;当人们将理性的思维运用到人类社会,启蒙运动就诞生了,启蒙运动从此前遮遮掩掩的反封建走向旗帜鲜明的反封建,在理性阳光的指引下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从而推动了人文思想的升华和思想解放的完成。从横向来说,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与同时期经济发展历程结合起来,展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发展情况的同时理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萌发的原因;从纵向而言,理解中古时期的古典文明的存在与传承,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发生的思想前提,把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内在发展逻辑,理解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之下应运而生,还要在此基础上理解启蒙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即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初步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教学立意】本课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为指导,聚焦核心问题即“思想解放”,凝练教学立意,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线索,整体探究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交互效应。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并且会创设一定的情境,如讲到宗教改革时,会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通过四位不同身份的视角,了解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人心所向。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感悟历史情感,以期达到突出本课主线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课内容。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初中时已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但多是机械记忆,对14-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逻辑认识较为模糊。此外,本课时间跨度大、概念多、术语多、内容多,导致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较为困难,但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从冗杂的课本知识中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但是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需要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