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帝视角———世界史的分期 与 全书结构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第一单元框架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古代文明的扩展 帝国与文明交流 共性:古代文明的产生 个性:古代文明的 多元特征 西亚古巴比伦文明 法典 东北非古埃及文明 法老、来世信仰 南亚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南欧古希腊文明 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 农耕文明:武力战争 海洋文明:殖民/移民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课程要求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标志; 2.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的形成、成就及特点。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包括宗教)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主要。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文明与早期国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图片]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图 【课堂探究】 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谈一谈农耕畜牧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原:采集狩猎)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生私有制和剥削 阶级产生 农业发展 阶级矛盾 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 形成国家 文字产生 ①农业手工业分工; ②交换贸易的产生; ③早期城市的出现。 (一)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原:采集狩猎)———变化: 1 2 3 4 5 中华文明 古代西亚文明 约BC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西亚:两河流域 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区域分散,表现出多元特点 三、多元的古代文明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与古巴比伦文明 文明进程 公元前3500年 最初文明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城邦时代 制度: 君主专制 国王 各类官员 城市(地方行政单位 政治文明 法律(工具): 《汉谟拉比法典》 自然 环境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三、多元的古代文明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汉谟拉比 王 权 柄 太 阳 神 沙 玛 什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内容: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经济生活的水平和社会矛盾激化的程度 目的: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 政治文明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与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君 权 神 授 鲜明的阶级歧视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