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2667

2《回延安》实践性作业单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9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回延安,实践性,作业
    《回延安》实践性作业单 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 1.了解 “信天游” 体裁:通过网络搜索、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信天游” 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记录 “信天游” 的主要特点,如通常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情,常用比兴等表现手法。 2.收集延安相关资料:收集延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延安在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可以制作资料卡片,记录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如宝塔山、杨家岭等)、特色美食(如小米饭、米酒等)以及革命故事。 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 1.生活的内容: 感受《回延安》中描绘的延安生活场景,如亲人们迎过延河、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等,体会其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和革命精神。思考这些场景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例如家乡的亲友相聚场景等。 2.实践的方式: 小组合作,通过圈点勾画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情感脉络;开展诗歌朗读活动,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3.素养的目标: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朗读能力,提升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三、“五步初探”解题 (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学校举办 “校园文化节 ——— 诗歌朗诵会”,要求选择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歌进行朗诵,引出《回延安》。 学习任务:学习《回延安》,了解 “信天游” 的体裁特点,梳理诗歌的脉络,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为在朗诵会中更好地表现诗歌做准备。 (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1. 阅读诗歌,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解决。 2. 思考诗歌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找出诗歌中押韵的字,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1.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笔,回顾课前收集的资料。 2.学习分工:小组内成员分别负责记录讨论内容、查找资料补充、朗读展示和总结发言等工作。 3.学习步骤:先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字词的理解;再共同探讨每部分内容,梳理诗歌脉络;接着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最后总结学习收获。 4.注意事项:讨论时积极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记录要准确、完整;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1. 按照分工,分享自己对诗歌字词的理解,互相纠正错误。 2. 共同讨论诗歌各部分内容,形成统一的概括,并记录下来。 3.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在课本上标注押韵的字,尝试划分节奏。 4. 推选代表在班级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和建议。 (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1. 小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包括对诗歌字词的理解、内容概括、韵律节奏分析等,师生共同开展学习评价,从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其他小组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内容,共同完善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总结出《回延安》的主要学习成果,如 “信天游” 的体裁特点、诗歌的情感线索等。 五、课堂拓展: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改写诗歌片段:选取诗歌中的一个片段,将其改写为现代文,保留原有的情感和主要内容,对比改写前后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体会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2.模仿创作诗句:模仿 “信天游” 的形式,创作几句描写自己家乡的诗句,注意押韵和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3.拓展阅读:阅读其他 “信天游” 风格的诗歌,如《兰花花》等,对比与《回延安》的异同,加深对 “信天游” 体裁的理解。 六、课后实践性作业 1.完成诗歌朗诵准备:选择《回延安》中的一部分进行朗诵练习,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录制朗诵音频或视频,在班级群内分享。 2.创作 “信天游” 诗歌:以 “回 [家乡名称]” 或 “回 [母校名称]” 为主题,创作一首 “信天游” 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