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2737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文体突破 课件(共188张PPT)+学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762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体,突破
    文体一 记叙文 (一)让人物鲜活起来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方法提炼 1.抓住外貌,捕捉细节跃然上 (1)外貌法 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体态、服饰、容貌、神情等的描写。“身材很高大”说明他有劳动的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脸上“时常夹些伤痕”,说明他经常受到别人的侮辱;“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说明他又老又懒;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脏”说明他懒,“破”说明他穷。简短的外貌描写,一个穷愁潦倒、好喝懒做的底层读书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小妙招:外貌法一忌从头到脚面面俱到,要敢于取舍,抓出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点就足够了;二忌顺序混乱,一般的描写顺序是:先整体后部分,或者从上到下。 (2)画眼法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短衣帮嘲弄孔乙己偷书时,孔乙己“睁大眼睛”的神态,写出了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孔乙己。 小妙招:画眼法并不是说着重描写人物的眼睛,而是说写本质、抓要害,犹如画龙点睛的笔法。 (3)白描法 关于白描手法,鲁迅先生概括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即不用浓丽的词藻,不精雕细刻,不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地展现了出来,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2.善用“镜头”,观其行动知其人 (1)精选动词 选择最准确的动词,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如“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体现出孔乙己想要显示自己付得起两碗酒和一碗茴香豆价钱的心理,在短衣帮面前炫耀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他从不拖欠赖账。如“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个“罩”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孔乙己因茴香豆不够分而慌张的情态,逼真地刻画了一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形象。 小妙招:选用动词时,尽量避免多次使用同一个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代替。如作者对孔乙己第二次拿钱的动作,一个“摸”字体现出孔乙己的吃力,反映了他境遇的窘迫,已近末路。 (2)“慢镜头”法 即分解动作。写动作时,我们可以把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动词。这样描写,让人物在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