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理解判断 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漫画、图片、广告、传单、证书、地图、时刻表、票据清单、图解文字或目录索引等文本形式组合在一起多侧面、多角度地共同呈现某一信息的多元文本。试题围绕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2.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文字类文本包括说明性素材、议论性素材、新闻报道、新闻评论、访谈、述评、时评、调查报告、书信、科普文等。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车票、门票、电影票、学生胸卡、个人名片、收据、购物清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贴近考生,科普常识。命题者喜欢选择那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以及揭示事物规律的材料,如此,可以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拉近考生与试题的心理距离,也利于考生读有所得。 (4)内容具有时代性。命题者常常“与时俱进”,优先选择那些反映社会热点的材料,引导学生触摸时代脉搏,关注生活现象。 (5)倡导读书,彰显文化。从内容角度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一般具有较浓的人文性:首先,重视对考生进行“读书”熏陶,引领其亲近作家作品,好读书、读好书;其次,重视对考生进行文化浸润,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尊重、保护和传承各类优秀文化。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 第一步:阅读题干,看清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先把几个题的题干全部读一遍后,再读文本。 第二步:阅读材料,标注有效信息。(1)关注每个文本的标题,标题往往是文本的线索或作者的观点。(2)依托文中关键词句,剔除与答题要求无关的信息,从字面看到言外之意,锁定目标,通过对比、分析、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到文本之间的联系。(3)通过比较、综合、归纳等环节,对文本加工处理,得出有效结论。(4)组成非连贯性文本的多则材料往往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主要有:解说关系(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做出说明)、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如果材料中有图表,就需要会读图表(详见第五步) 第三步:思考关键信息,筛选得分信息。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的区域在哪,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关注细节。最后还要思考命题者为什么将这几则材料放在一起考查,这几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第四步:比较信息异同,概括达成目标。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非连续性文本所选的多则材料,往往涉及共同话题。各则材料出处,有的提示材料线索,有的概括事件内容,有的提出问题,有的表明观点、态度。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 第五步:细观图表图形,完成图文转换。图表图形等都是象形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大,要全面了解图表中的栏目、类别、数据等。一般要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1.(2024·东营中考)对下面两个句子按照要求进行分析。 (1)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