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下册 指导思想 依据音乐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表演和音乐编创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掌握相关技能,领悟音乐内涵。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课欢乐的村寨中,以唱歌、即兴创造活动为主的合唱课第一课时,《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3—2—1—),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前乐句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末出现了第一乐段中的音调,但落音由la变化为do,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逐渐建立与人合作良好习惯。思维开始向成熟发展,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既喜欢音乐课情感的丰富体验又喜欢理性的攻克来证明自己,学生对唱歌音准和方法,知识的掌握、音乐形象的深度分析都有较高要求,他们敢说、敢想、敢实践,但又不像低段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他们更注重声音处理、知识的突破。 第1 课时 课 型 合唱课 课 题 第2课《欢乐的村寨》——— 迷人的火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学唱中丰富情感体验,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对侗家人家的喜爱之情,建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中感知演唱形式、情绪、意境等,在观察、辨析等活动中,认识切分音,唱出推动跳跃感,用自然、朴实、优美地声音演唱《迷人的火塘》齐唱和合唱第一声部。 知识与技能:知道课本14页切分音(二)中的切分音 用自然、朴实、优美地声音演唱《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 在观察、辨析、学唱等活动中,认识切分音(二)中的切分音,并将切分音融入歌曲,融情演唱《迷人的火塘》。 教学难点 认识两种切分音并唱出推动跳跃感 教法方法 情境引领、视听触调动、讲授问答、演示对比、渗透归纳、 学法指导 感受体验、听模唱法、联想想象、模仿练习、合作讨论 教具学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课本、打击乐、火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情境导课 侗 家 火 苗 侗 家 歌 声 (一)师生问好,尊重友好。 师:“同学们好!” (二)播放《迷人的火塘》,师朗诵再现侗家火塘情境,调动学生快乐参与音画律动等。 (三)出示谱子,教师引导学生唱准歌曲最后两小节连续出现两个切分音处,学生容易抢拍。 师:火塘旁我们弹起那琵 琶唱起歌。 (一)眼神亲切信任交流。 生:老师好! (二)生参与伸手烤火、摸脸、拿火把、律动一系列动作,愉悦体验侗家火塘旁情景,说出感受。 (三)科学练声 生打拍子视唱唱准附点处节奏,声音竖起来,口腔内吸开看谱填词唱,听辨说出力度变化,想象情境练唱。 营造关爱尊重,信任课堂。 学生视、听、触、动多维调动,积极参与,快速入境于无形。 策略:看+听+视唱+听辨说+模仿唱+想象+情境唱 学生唱准旋律同时科学练声,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聆听音乐 感知作品 三、学唱歌曲 准确歌唱 (四)揭题—《迷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