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3101

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7943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选择性,必修,第四,提高,创新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选修3 《逻辑与思维》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 目 录 一、 本单元的内容分析 1 (一)单元地位 1 (二)单元目标 1 (三)单元结构 2 单元结构图 2 二、 课时教学设计 5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课时) 6 11.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第二课时) 12 12.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第三课时) 19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第四课时) 24 13.1《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五课时) 30 13.2《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第六课时) 34 三、活动资源链接 42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分析及设计 1、单元地位: 就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而言,“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主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也就是说,科学精神不仅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之中,也表现在人们改造世界之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更看重对世界的改造问题。这里的“世界”既包含自然界,也包含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世界。要改造,必然要创新,改造本身就是创新。从这个角度看,本单元既是在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目标,也是对逻辑与思维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实践运用。 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具体目标,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培育其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基础。为此,教材结合具体的创新思维案例,阐释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把握创新思维一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切实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创新活动之中,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建树;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创新活动中培养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品格,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铸造创新精神,树立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报效国家、造福人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逻辑与思维的目的在于创新性地解决实践问题。本单元所讲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基础上的,同时又注重利用其他思维因素,如联想、想象等,是多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所以,本单元既是本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对多种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地位。 单元结构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阐释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观念,指导学生将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围绕这些主题和主线,教材设计了三课六框十二目和一个综合探究。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本课既要实现对创新思维概括性介绍的任务,又要实现阐释联想思维的含义和方法的任务。为此,本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因此,教材中所讲的创新思维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甚至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功能而言的,不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构要素而言的。创新思维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指向就是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第二框“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教材特别阐释了联想思维的客观基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这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教材指出,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具有联结性和畅想性等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