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3104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表格式教案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47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4-2025
  • cover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2.道德素养: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3.法治观念: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4.健全人格: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5.责任意识: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教材分析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一方面,要知道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通过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感悟、传承、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明确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向善的好少年。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重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做法 难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2025年的开场节目《迎福》 学生观看并思考 吸引兴趣,导入课题 新课新授 议题一:弘人文薪火,展精神锦绣 ———为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议学情境: 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手工艺、美食制作为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她在视频中展示了从种植、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她的作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递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她与奶奶的互动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传统价值观。她的作品不仅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还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唤起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激励了更多人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她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理念成为了一种文化示范。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华人文精神的独特作用。 知识归纳: 中华人文精神具有作用的作用? 历史上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思维提升:通过与DEEPSEEK对话 结论:在技术狂飙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议学情境:播放视频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的嘱托,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点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议题二播人文善种,育精神繁花 ———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议学情境: 李子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