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2 特异性免疫第 1.周围环境中有很多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到呼吸道的大多数病原体也被黏膜清扫出来。 ———非特异性免疫 【温故知新】 2.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体内时刻巡逻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 皮肤上的细菌 消灭新冠病毒需要启动第几道防线 属于什么免疫? 课程内容标准 核心素养对接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1.通过“科学史材料”的分析,明确科学家研究道路的艰辛,对研究成果的尊重。 ———(科学探究) 2.通过讨论与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型,强化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 4.2 特异性免疫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____,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____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的方式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体 体液 当病原体进入_____,主要靠 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 细胞内部 T细胞 新冠病毒 4.2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的研究历程】 1907年,威尔逊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 19世纪末,科学家贝林发现血清中存在抗毒素,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抗体”。他因此获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90年,德国学者埃利希提出原始的体液免疫学说,认为血清中存在的抗菌物质在抗感染免疫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埃利希荣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8年,法格雷乌斯证明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 1967年,克拉曼和米切尔等科学家证实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B细胞协同作用。 1970年,米勒证实辅助性T细胞虽不产生抗体,但能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 20世纪70年代乌纳努埃(图左)等证明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1983年,哈斯基乌斯等证实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MHC的受体分子。 资料1:1907年威尔逊的海绵实验 海绵动物是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其色泽各个不同。威尔逊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操作和结果如图。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海绵 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这是什么原因呢? 细胞通过受体相互识别。 4.2 特异性免疫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出来。识别分子标签———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人类的MHC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区分“己方和敌方”。 免疫细胞的识别基础:细胞表面的受体。 4.2 特异性免疫 抗原决定簇 ———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 相关信息:每种淋巴都能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抗原吗? 一个淋巴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 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 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 体。人体内B细胞的种数在109 以上,至少可以产生109 种独特 的抗体,可以识别自然界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病原体。 4.2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任务1: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抗原 浆细胞 抗体 B细胞 T细胞 用下列图示,箭头,文字等按照体液免疫发现历程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4.2 特异性免疫 完善体液免疫的流程图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② ① ③ ⑤ ④ ⑥ 4.2 特异性免疫 阻止病原体增殖、抑制病原体侵染细胞、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等。 抗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