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目标展示 课程标准:了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与日本、新罗、东罗马帝国、大食等交流的基本史事,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事,认识这一时期交流的特点。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对外文化交流为什么如此频繁。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 通过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事及特点,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遣隋使和遣唐使◎ 目标导学一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图片,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中的杰出人物是谁? 2.日本为什么要派“遣隋使” “遣唐使”来华? 3.遣唐使有何特点? 4.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一)含义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遣唐使”。 1.什么是遣隋使、遣唐使? 李白《哭晁卿衡》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汉名晁衡,字巨卿。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公元770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 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二)目的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隋使” “遣唐使”来华? 材料1:东方各国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2: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3:(唐朝政府)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名成太学"的阿倍仲麻吕得吏部奖掖,授校书郎,深得玄宗、肃宗的信任,多次升迁,官至从三品秘书监。 ———《日本书记》齐明天皇五年引《伊吉博德书》 汲取隋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三)特点 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四)影响 日本仿照唐朝的先进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律令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都城平城京的建造仿照长安城。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 相关史事 遣唐使将中国的很多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有些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遣隋使、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2.产生了什么影响? ◎鉴真东渡◎ 目标导学二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图片,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鉴真其人?鉴真为何要东渡? 2.鉴真东渡的贡献?他的东渡对唐朝及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一)鉴真其人 鉴真,江苏扬州人,幼年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潜心钻研佛学,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鉴 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人员中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后人所塑的鉴真像,为日本一级国宝。 鉴真为何要东渡?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一)鉴真其人 六次东渡: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2 3 4 5 6 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