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380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泊秦淮》同步课件 (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7008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语文,七年级,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泊秦淮 杜牧 目录 学习目标 壹 重点难点 贰 课堂导入 叁 探究新知 肆 课堂练习 伍 知识总结&课后作业 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学习难点 1.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堂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霓虹璀璨的江畔时,可曾想过千年前的诗人如何凝视繁华背后的隐忧?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晚唐烟雨迷蒙的秦淮河畔。这里曾有画舫凌波,商女浅唱,但杜牧却在《后庭花》的柔靡曲调中听出了亡国之音。这位心怀天下的诗人,用短短四句勾勒出醉生梦死的盛世危局。 当我们展开诗卷,不仅要触摸文字的温度,更要思考:在纸醉金迷的表象之下,历史究竟埋藏着怎样的警示?若杜牧穿越千年看到今天的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咏叹? 文 学 常 识 了解作者 杜牧 杜牧,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官至宰相。26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等州刺史,终官中书舍人。擅七绝,诗文俊爽峭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借古讽今,抒发忧国情怀。晚年编订《樊川文集》,其咏史怀古诗笔力遒劲,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 文 学 常 识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外忧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晚唐时局已经危机四伏,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探究新知 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习诵读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lǒnɡ 学习诵读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笼:笼罩。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学习诵读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 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 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理解诗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感 知 内 容 自由诵读全诗,思考: 1.诗歌首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2.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后两句的理解。 1.诗歌首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感 知 内 容 互文: 景物: 画面: 作用: 烟笼寒水月笼沙。 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 烟、月、水、沙(笼、寒); 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笼、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