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目 录 统一之因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统一之喜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统一之果 ———香港和澳门稳定发展 香港 澳门 统一之因———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新界 香港岛 九龙 1842年《南京条 约》割占香港岛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 为期99年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一区 近代国之耻·香港问题由来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清政府被迫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占领 1553年 1557年 1887年 近代国之耻·澳门问题由来 台湾问题由来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性质不一样。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基于外国租借中国领土和不平等条约产生的,是主权问题。 说一说: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有何本质区别? 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01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03 “一国两制”的地位是? 04 02 “一国两制”是谁在何时提出来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P65,自主掌握下面知识: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奈 温时的谈话》(1978年)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澳门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 的新办法》(1984年) 01 0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提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 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和地位 “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前提和基础 两种制度 国家的主体地区:社会主义制度 台港澳地区: 资本主义制度 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办法就是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的。” (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谈话内容摘要)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国两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课堂探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一: “一国两制”构想照顾了历史和现实可能性,是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大计。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确实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好办法,它顺应历史潮流 ,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材料二: 海峡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各方经济获得共同发展 ,也提升了各方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势必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 ,进而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奠定基础。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思路。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少的国际争端,有争端,就得想方设法解决它。如何解决,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办法。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 有利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 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