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4102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05082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视频导入 1.识记庄子及《庄子》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3.能概括“鲲鹏”的形象特点,并体会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主张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对待生活,他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 又称《南华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文章语言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阐理,想象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学、哲学价值。《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写作背景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就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划分节奏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mínɡ)。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鲲,是指传说中北方的大海里的一条大鱼。鲲的体积,不知大到几千里;可变化为飞鸟,名为鹏,鹏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大鹏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是世界许多传说中奇大无比的神鸟,由鲲变化而成。 读通大意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冥,同“溟”,海 大鱼名 大鸟名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长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水运动 迁移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时,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记载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离开 凭借 气息,这里指风 《齐谐》 “志”就是记、记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