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7641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93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从有效的朗读出发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 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走进藤萝,借藤萝之口哀鸣、控诉、呼号。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含泪带哭的抒发之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其悲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文章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二、学情预估 1、文中的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文言语汇和成 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更何况是在具体语境中。例如: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鲁殿灵光、闲情逸致等等,需要课前做些预习。 2、文中提到的“十年浩劫”、“修正主义”,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 3、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 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文章中悲剧指什么,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 2、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从有效诵读出发,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 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 四、教学构想 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 ,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悲”从何而来,怎样使文章悲情四溢,让读者灵魂震憾,使学生进一领悟作者所传达的细腻情感。这样的处理需要立足文本,从诵读出发,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使诵读更有效,我设计了读出美感、读透悲情、读清主旨、读得感受四个主要诵读环节。当然我始终做着自己本分的事———引领和点拨,藤萝美景的赏析、悲情的感悟、主旨的探究都由学生自己努力思索、探究、获取。 五、预习设计 1、请画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清意思。 2、请找读文中描写藤萝的语句,概括藤萝的前后变化,体会藤萝的悲惨命运,并分别概括作者前后的情感变化。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堂 1、(投影课题作者)同学们,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答? (设计理念:向学生渗透利用课题整体感知全文的学习方法,同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季羡林何许人也?大家对作者了解多少? 3、季羡林,季老先生这位学界泰斗、 一代宗师哪有闲情逸致来关怀一棵藤萝的生死呢?他要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季先生的伟大心灵。今天的课堂活动就两个字:“诵读”。(投影:诵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投影出来使学生活动更明确,指向更集中,便于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读出美感 1、对于“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