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4324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2024)10.3+探索更小的微粒(课件)32页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351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32页,课件,微粒,小的,探索
  • cover
(课件网)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0.3探索更小的微粒 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如图(a), 一个水 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那么,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呢 如 图 (b),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a) (b) 情景引入 01 03 由原子的结构解释摩擦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分子、原子、电子 微观粒子探索进展 CONTENTS 起电的原因 PART ONE 分子、原子、电子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Oxygen|O 食盐分子 水分子 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DNA分子 氢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Oxygen|O 金钢石 氧分子 富勒烯 石墨 二、更小的微粒: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发现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 原子小得多且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 从而说明原子也是可分的。 1897年,汤姆生借助阴极射线管 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J.J 原子核 汤姆生 原子 (1856-1940) 电子 PART TWO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 原子有怎样的结构呢 1911年,卢瑟福(图10-19)在实验 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图10-19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 如图10-20所示。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 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 引,绕核做高速运动。若把原子核看成一个小球,则它的半径约为10-15m。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足球,那么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只有针 图10-20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尖般大小。 原子核 20世纪初,科学家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释放出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核外电子 原子核 中子了 质子1 PART THREE 由原子的结构解释摩 擦起电的原因 读一读摩擦起电的原因 在公元前600年左右,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但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对物体带电的认识相当模糊。直到建立原子结构理论,摩 擦起电现象才得到科学解释。 根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 电荷数量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哪种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 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就会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了 另一个物体。 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甲物体 甲:假设6个质子(红球), 6个电子(蓝球),不带电 甲:6个质子(红球),4个 电子(蓝球),带正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就会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乙:假设8个质子(红球), 8个电子(蓝球),不带电 乙:8个质子(红球),10 个电子(蓝球),带负电 未摩擦前 相互摩擦后 束缚电子能力强的乙物体 转移2个 电子 即学籍练 1. 用纸巾擦完的玻璃表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由于带电体 有_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擦完玻璃的纸巾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相互排斥,说明纸巾_ 得到 (得到/失去)电子,带了 负 (正/负 )电荷。 2. 小明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他急中生智,拿橡胶小 勺在干燥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 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橡胶小勺摩擦后带 电是因为它得 到 (得到/失去)了电子。橡胶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 为带电体能够级引轻小物体 ,毛料布摩擦后带等量 (等量/不等量) 的 电 。 3. “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轻薄,不 能直接拿取,正确的方法是: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