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熟记“褶”“栖”等字的读音;熟记“携”“骨骼”“追溯”“潮汐”等字的字形;理解“冰天雪地”“天衣无缝”等成语的意思;了解有关阿西莫夫的文学常识。(重点) 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本文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特点。(难点) 3.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难点) 4.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素养) 学习目标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卷网-1999年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预习检查 tuó 驮运 duò 驮子 驮 piāo 漂流 piǎo 漂白 漂 piào 漂亮 多音字 陨 yǔn 陨石 损 sǔn 损失 殒 yǔn 殒命 褶 zhě 褶皱 熠 yì 熠熠生辉 摺 zhé 摺尺 形近字 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撞击说” “火山说”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撞击说”的依据 “火山说”的依据 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阅读课文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2.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作者认为“撞击说”正确。 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精读细研 论证: (1)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 (2)有力的事实证明。 精读细研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精读细研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如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旦将来我们遇到此种灾难,就可以采取某些应急措施。 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能力著称。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再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 休”一词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精读细研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