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4966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28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 B.《涉江采芙蓉》“同心”的人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这首诗的主人公,但主人公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 C.《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具有“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 D.《虞美人》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 2.请从“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这个角度分析这两首作品的结尾两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衬。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②虚幌:透明的窗帷。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末句为全诗点睛之笔,含蓄地表达出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 B.《月夜》颈联中,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眺望的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 C.《月夜》尾联“何时”对应“今夜”,“虚幌”照应“闺中”,可谓章法紧密,境界深远。 D.两首诗时代不同,但在艺术手法和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思乡怀人之情。 4.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惯用的手法,其中又以“对写法”最为常见。所谓“对写法”,是指诗人不直抒胸臆,而是从对方着笔,抒情曲折有致,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中的“对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开篇既写衰亡也写新生,用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冲淡了花褪残红的伤春之感。 B.词作前两句,动静结合、色彩杂陈,描绘了一副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给人视觉美感。 C.下阕词人通过“佳人”和“行人”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得排解的心绪。 D.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苏轼的一段真实的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词人借“芳草”传达的情感和《涉江采芙蓉》中借“芳草”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以下集子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A.《古体诗集》 B.《格律诗选》 C.《曲子词选》 D.《骚体诗选》 8.以下对本首诗歌语言风格的评价最适合的一项是( ) A.质朴苍劲 B.沉郁顿挫 C.慷慨激昂 D.婉曲动人 9.请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本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