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七年级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东风渐暖,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国家森林公因开展“探索缤翰生命”研学活动,同学们 积校表与、相互配合,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生物探索之旅。以下是他们沿途的所见所闻,请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3题.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天来临之际,与池塘水、河水变绿有关的生物是 A.藻类 B.垂柳 C.苔藓 D.满江红 2.小明在池塘里发现了一种绿色丝状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细胞内有绿色带形、呈螺 旋状的叶绿体,这种生物最可能是 A.水绵 B.海带 C.紫菜 D.农藻 3.小明认为石花菜和紫菜都属于藻类,其主要原因是 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B.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 C.无根、茎、叶分化 D。都有叶绿体和细胞核 4.右图为海带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结构a是海带的根 B.海带是藻类,呈褐色 叶状体 C.海带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海带可供食用 5.下列关于藻类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做鱼类的饵料 B.可供食用 C.可供药用 D.不能提供氧气 6.有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所谓的“若花”其实是右图所示若藓 植物的结构a,里面含有大量的 A.花粉 B.孢子 C.种子 D.卵细胞 7.同学们想持续观察葫芦藓,下列培植方法合适的是 A.阳光暴晒 B.喷水保湿 C.冰箱存储 D.真空保存 8.小明发现了某种植物,植株矮小,用假根固着,叶片小而薄。小明推断这里的空气污染 程度比较低。由此推测,该植物很可能属于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9.蕨类植物桫椤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的茎干高度可超过6米,直径可达20 厘米。下列有关桫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体内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 C.通过孢子囊散发出的孢子繁殖 D。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生活在干早环境 10.小明采集到一种植物(如右图),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说明,其中错误的是 A,通过孢子繁殖 B.是一种蕨类植物 子 C.地上部分是茎和叶 D.地下部分有不定根 七年级生物第1页(共4页) 11,右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结构特征,重合部分M表示它们之何的共同 特征,M可以表示 A,种子 B.叶绿素 C根、鉴、叶 D.输导组织 12.思茅松是中国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之一,其球果上有一片片木质的鳞片,种子裸露在 锅片之间的缝隙中。下列关于思茅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D,球果就是它的果实 13.车前草在我国广泛分布,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它的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 有穗状花序,花小,种子细小。由此推断车前草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碳类植物 D。若藓植物 “细雨血儿出,微风燕子斜.”生物图中丰富多彩的动物类群,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 们的奥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4~31题. 1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刺胞动物 D.环节动物 15.《本草纲目》中记载:“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蝉蜕”是指蝉体表的 A.鳞片 B.角质层 C.贝壳 D。外骨骼 16.蝗虫是节肢动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昆虫,也是农业害虫。下列关于蝗虫的描述正确的是 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咀嚼式口器 C.触角只有触觉功能 D.前翅适于飞翔 17.小明在水边的石缝中发现了一种动物,它身体是圆筒状,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体表湿润光滑。该动物所属的动物类群最可能是 A线虫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18.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 B.可以在干燥、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采集蚯蚓 C.仅靠刚毛就能完成运动 D.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扔进垃圾桶 19。蛔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