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时 电功率的测量 第17讲 电功率 过教材 串知识 夯基础 知识点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原理:P=UI。 2.测量工具 (1)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2)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3.实验电路图 4.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得到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知识点2 焦耳定律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_____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_____比。 内 二次方 电阻 正 I 2Rt UIt 研重难 学方法 提能力 重难点1 灯泡电功率的问题 【典例1】 灯泡L1规格为“6 V 3 W”,L2规格为“6 V 6 W”,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_____A;若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_____灯更亮一些。 0.5 L2 A.电源电压为9 V B.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为25 Ω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60 Ω D.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4 W √ 【变式2】 将“6 V 3 W”的灯L1和“6 V 6 W”的灯L2串联接入9 V电源上(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 ) A.两灯都能正常发光,且灯L2比灯L1亮 B.只有灯L1正常发光,此时灯L2消耗的功率为1.5 W C.只有灯L2正常发光,此时灯L1消耗的功率为1.5 W D.电路的总功率为7.5 W √ 重难点2 导体产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典例2】 (2023·枣庄T21)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于是他们利用甲、乙、丙三个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三个装置的透明容器中各有一段电阻丝,容器中密封着等 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要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应选用_____组合,并将它们_____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 (2)选用乙、丙组合,串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现乙装置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_____。 甲、乙 串联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 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研究许多物理问题时都会用到这种方法,下列实例采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_____。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C.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D.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解析:(1)要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的阻值不同,因此选用甲、乙组合,将它们串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 (2)选用乙、丙组合,串联在电路中,此时题图丙中两个电阻并联后再与题图乙中的电阻串联(如图),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乙容器中5 Ω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丙容器中5 Ω电阻的电流,当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现乙装置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可知气压差越大,温度差越大,热量越多,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通过 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这是转换法的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时,磁体周围磁场的强弱转化为吸引铁屑的多少,是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这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到的是替代法,故D不符合题意。 【变式3】 (2024·枣庄二模)用如图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