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5552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93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期中,答案,扫描,试题,历史
  • cover
三水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段知识素养检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 座位号。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能用透明胶粘错误答案,保证答题卡完整 和整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 励精图治,获得了“开皇之治”的赞誉。统一全国后他采取的措施有() A,灭掉陈朝 B.创办科举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修筑大运河和驰道 2.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 的信息是() 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 ②它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e家郡 。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3.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导致表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重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曹魏 西置 东置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民族政权并立 B.选官制度变革 C.重文轻武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 4.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 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乘坐大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材料表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滥用民力 B.农民起义 C.官吏贪污 D.刑罚严苛 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 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 D.行省制 6.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7页 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据此治国 理念,他采取的举措是( 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C.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D.创立科举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7.“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此诗是唐 朝一位被贬为平民的太子为表达对自己母后为了做皇帝不惜残害自己儿子的行为的不满所作。下列 对这位母后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因此她在位期间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8.下列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姓名 出身 官职 契苾何力 铁勒部族可汗 镇军大将军 高仙芝 高句丽人 河西节度使 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 元稹 鲜卑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彦 大食人 翰林学士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渐趋稳定 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9.唐朝诗人杜荀鹤在《送友游吴越》一诗中描述苏州和杭州:“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白居 易也曾说苏州城坊比长安更活跃。这反映了,当时苏州和杭州( ) A.商业功能有所增强 B.城市布局对称 C.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榷场夜市活跃 10.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汉家西域是谁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