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5940

第三单元 第1课 广而告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4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1课,广而告之,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程名称 《广而告之———校园艺术节海报设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卷网-2024年版 内容来源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美与共———校园艺术节设计》 主题 以校园艺术节为载体,学习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与创意表达 课时 2课时(90分钟)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优秀海报作品,感知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图形、色彩、文字、构图)及其美学规律。 艺术表现:运用美术语言设计校园艺术节主题海报,表达个性化创意。 文化理解:理解海报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体会传统与现代视觉元素的融合价值。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校园艺术节设计”单元的开篇,以海报设计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信息传递、视觉美学、文化表达三个维度展开学习。教材通过任务驱动,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任务一:分析海报构成要素,理解视觉元素的组织逻辑。 任务二:探究字体设计方法,体会文字在信息传达中的双重作用(功能性与审美性)。 任务三:综合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等元素完成主题海报创作。 3.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构图与色彩知识,但对平面设计的系统性认知较弱。 兴趣点:校园艺术节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创作热情;对字体设计、拼贴等实践形式感兴趣。 挑战点:需突破“元素堆砌”的误区,实现信息传递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二、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 能分析优秀海报作品的构成要素,归纳视觉语言的组织规律(对应审美感知)。通过课堂讨论与小组汇报,完成《海报要素分析表》。2. 能设计一组创意字体,体现艺术节主题的个性表达(对应艺术表现)。提交字体设计草图,结合自评与互评完成《创意字体评价量表》。3. 能综合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完成一幅兼具功能性与美感的校园艺术节海报(对应文化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海报作品,阐述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逻辑(主次关系、对比与协调)。 难点:创意元素的有机整合与主题信息的精准传达。 四、教学资源及环境准备 材料工具:卡纸、水彩笔、马克笔、剪刀、胶水、废旧杂志(用于拼贴)。 数字资源:优秀海报案例PPT、字体设计微课视频。 环境布置:教室分为“观察区”(案例展示)与“创作区”(小组工作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对应目标 评价任务 板书(教师示范) 7.1 情境导入 1.角色扮演体验: 教师提前布置教室墙面为“校园艺术节宣传栏”,张贴3张风格迥异的海报: A海报:信息杂乱(文字大小混乱、颜色刺眼)。 B海报:纯文字排版(无图形、色彩单调)。 C海报:靳埭强《水墨的年代》(简约留白,水墨元素)。 学生分组扮演“宣传委员”,从观众视角讨论:“哪张海报最吸引你?为什么?” 2.问题驱动思考: 教师抛出问题:“如果让你设计海报,你会突出哪些信息?” 学生快速在草稿纸上写出艺术节海报必备元素(如时间、地点、主题、主办方)。 1.创设真实情境: 播放校园艺术节往期活动花絮视频(合唱、舞蹈、书画展),配乐《青春舞曲》。 语言引导:“艺术节是展现同学们才华的舞台,而一张好海报就像‘无声的邀请函’,如何让它既美观又实用?” 2.对比分析案例: 以A、B、C三张海报为例,拆解设计优劣: A海报:批评“色彩冲突导致视觉疲劳”,示范用色环工具调整配色。 B海报:提问“纯文字海报是否缺乏感染力?”,对比加入校徽图案后的效果。 C海报:解析“水墨线条如何营造东方意境”,联系校园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如书法社团)。 目标1(审美感知)。 学生能准确指出优秀海报的核心特征(信息清晰、视觉聚焦、文化共鸣)。 核心问题:如何让海报“吸睛”又“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