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 ———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能够综合应用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探讨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从不同的视角列举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利与弊,收集资料,进行科学论证与决策,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科学认识社会性科学议题,寻找利与弊 1.社会性科学议题 (1)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含义 由利用当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关的社会性问题。 (2)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分析框架 2.项目活动1 科学认识社会性科学议题,寻找利与弊 (1)科学分析议题,厘清议题中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知识。 思考1 应对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议题涉及哪些科学问题 _____ _____ (2)该议题涉及的物质及其变化如下图所示,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思考2 分别从环境、经济、社会等视角列举应对重污染天气采取“汽车限行”措施的利与弊,填写下表: 视角 利 弊 环境 — 经济 ① ; ②降低社会总运输成本 ①导致汽车保有量增加;②造成私家车相关行业就业减少 社会 1.下列不属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范畴的是( ) A.伦理道德 B.经济发展 C.学科发展 D.自然生态环境 2.汽车尾气系统中,有毒气体CO和NO在三元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毒气体,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模拟该转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装置中试剂为浓硫酸,起干燥、观察流速及混合气体的作用 B.b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2CO+2NON2+2CO2 C.c装置为安全瓶,能防止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 D.d装置既可检验气体CO2,又可吸收实验中的有害尾气 3.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SO2、NO2、CxHy及可吸入颗粒等,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1)上述成分中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 (填化学式)。 (2)湿法吸收工业尾气中的NO2常选用纯碱溶液,将NO2转化为两种氮元素的常见含氧酸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用高能电子束激活烟气(主要成分是SO2、NO2、H2O等),会产生O3等强氧化性微粒。烟气经下列过程可获得化肥。 该化肥中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二、论证并权衡利与弊,作出决策 1.项目活动2 学习科学论证,论证利与弊 (1)科学议题中各种观点论证的方法 (2)“汽车限行”能减轻空气污染观点的论证 ①收集相关资料: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 ;氮氧化物会污染大气,是 、 、 形成的原因等。 ②根据资料推理 ③反驳及其证据:汽车中装有净化装置,会将氮氧化物转化为 再排放。 ④再论证再推理:汽车净化装置中的 容易中毒,不能有效吸收氮氧化物,且我国汽车更换净化装置的比率很低。 ⑤形成可靠观点:“汽车限行”措施能够 。 2.项目活动3 权衡利弊,作出决策 将经过论证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后,分清主次,权衡利弊,作出决策。 思考 请结合上述论证中的利与弊,结合现实情况,作出决策。 _____ 1.下列行为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遏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提倡开私家车出行,减少乘坐公交车 B.冬季燃烧大量烟煤供热取暖 C.在田间焚烧秸秆 D.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2.我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研发催化剂,将CO2合成为淀粉 B.倡导植树造林,绿色出行 C.推进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D.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3.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