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的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型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章地位: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本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该模块《生物与环境》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第4章———人与环境的理论基础。 本节地位: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建立在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也是后续物质循环的学习的基础,体现了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表示方法和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概念; 2.通过数据的分析,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3.学会用图形———金字塔模型来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够分析生活中生态系统的利弊,总结出研究生态系统的意义。 三、重难点 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来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图解,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3.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生活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科学原理; 以上3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外还有一难点:生态金字塔的级数一般不超过5及倒置的实例和原因。 四、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是网络课程,且作为新授课,贴近教材,理清教材设计的思路,理解过程性概念,主要设计是“分析———小结———总结“的模式进行讲解,解答课本的思考题,内容设计难度低,以适用于学生自学和预习。 本节内容,采用教材中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例子导入,先直接给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再按照每一个营养级来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每讲解一级总结一级的过程,讲完第一、二、三级后,窜起整个过程,点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接着带领学生通过图和表格的转换,归纳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同时,用表格表示能量流动的情况,引出能量流动表示方法———金字塔,介绍三种金字塔模型。最后给出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并举出生活运用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给出问题情景:假设你是鲁滨逊,流落荒岛,仅有水、鸡和玉米,如何选择食物的使用策略,来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求援? (2)回顾旧知,给出概念。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点出生态系统流动的概念。 2.新课讲解 (1)确定研究和分析的思路。讲述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个体繁多,研究复杂;类比数学合并同类项的思路,合并所有同物种的个体为种群进行研究,简化研究的过程。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①分析生产者的能量输入情况: 地球上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业,固定在有机物中。重点强调输入生态系统能量的起点,以及能量转换的形式:太阳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分析生产者的能量流动情况 先分析固定下来的能量的两个去向是:散失和储存,指出散失的形式是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储存的能量有用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接着以动画的形式分析了储存的能量的去向有哪些: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未利用转化为化石燃料、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总结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③分析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情况 先以问题“第二营养级摄入食物中的能量全部都被该营养级利用了吗”进行分析,得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再接着分析第二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再进行总结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④分析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先按照第二营养级的分析思路进行分析,接着提出“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否都是与第二和第三相同“的问题,点出只有最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