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和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 2.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 3.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4.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教学难点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课本中“问题探讨”的情境,思考课本有关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什么是能量流动。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太阳能几乎是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生产者转移到各级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生态系统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散失到环境中的热能,不能再为其他生物所利用。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研究能量流动如果以个体或种群作为研究对象,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如果将一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则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值和输出值。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1.以兔子为例,讨论个体的能量来源以及去路。在个体能量流动过程中搞清楚摄入量以及同化量、粪便量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联,理解什么才是真正获得的能量。然后从兔子扩大到兔子种群以及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思考对于草代表的第一营养级能量来自于哪里?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每天输送到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被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所吸收、散射和反射掉了,大约只有1% 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这样,太阳能就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PPT展示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组织学生讨论输入草,即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能热能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 组织讨论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 生产者被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为同化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能量就流入了第三营养级。 学生活动1:按照第二营养级的流动规律,分析第三营养级(鹰)的能量流动过程,思考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与其他营养级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2:分析、比较流入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归纳三者者的共同点。指导学生讨论、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模型,概述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各营养级生物遗体残核中的能量最终流向分解者。生态系统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散失到环境中的热能,不能再为其他生物所利用。 (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 PPT展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研究数据。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设计表格,整理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中的数据,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2.概括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3.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