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当人类放开了神的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文艺复兴———第一次放手 何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Renaissance)的原意为“再生”,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 何为文艺复兴? 中世纪神学笼罩下的欧洲,人性蒙尘。人生而便背负“原罪”,肩荷“神恩”。只有在现世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才能获得救赎,在来世收获幸福。 人本身的价值被忽视,长久经受着腐败教会的物质剥削和精神控制。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歌集》 实质:一场以恢复古典文化为号召,实际上却是创制、宣扬资本主义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理性反对蒙昧,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禁欲,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 人才辈出的文艺复兴 14C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15C 美术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创世纪》 《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哈姆雷特》 《李尔王》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15C 美术三杰 欧洲 15C 后期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和道德观念。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主张“幸福在人间” 总结 有何影响? 新的时代: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常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新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奠定思想基础,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新的理念: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日心说的提出使天文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物理学上近代力学和机械学初步确立 新的人生观:解放人性,更多关注人本身和现实世界,促进了思想解放 新的政治观:冲击了基督教的神权统治,一定程度动摇了封建统治 不足: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对普罗大众影响有限;过分推崇欲望和本性,容易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从本质上讲,文艺复兴是由少数聪明人操纵大多数单纯的人而达成的经济拓展,文艺复兴的文化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是由商业的寡头和军事上的独裁取代共和政体。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 钱箱叮当一响, 灵魂升入天堂! 二、宗教改革———第二次放手 只要用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钱柜,就可以使你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 实际上:教皇利奥十世生活骄奢淫逸,为兴建圣彼得大教堂,通过大肆售卖赎罪券来筹集资金 导火索:1517,教皇在德意志大量出售赎罪券,社会矛盾激化 经济(根本):教会掠夺大量财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王权长期受到教权的打压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教会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卡诺莎之辱:亨利四世在卡诺莎城堡外的雪地赤脚站立三天三夜,乞求教皇原谅,最后格里高利四世原谅德皇,并恢复了其基督教徒的身份。 因何而起?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