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省科学中考模拟卷2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太阳射点的回归运动》科学动画,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图是太阳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①纬线c是南回归线 ②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③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④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铝具有延展性,可以制成饮料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冰箱异味 D.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得知: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图甲)。那么该电池的正负极与什么有关呢?对此,小科做了三组实验,并借助灵敏电流表进行判断(图乙),发现该电池的正负极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且存在一定规律。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图丙)的是( ) A.a铝片、b镁片 B.a铁片、b锌片 C.a铁片、b铜片 D.a铜片、b银片 4.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胜哥”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将产生氨气。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①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 与 HCl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 ②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③ 氯化物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是 FeCl3溶液 ④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 是一种可溶性碱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蓝夹缬是我国千年印染工艺,手工打靛制造的染液,需要加入一种盐,提高染色的效果。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CaO) B.氯化钠(NaCl) C.酒精(C2H6O) D.熟石灰(Ca(OH)2) 6.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会了利用建构模型推理解释宏观现象。例如在用铝箔检验氧气性质时,铝箔固体燃烧后质量会增加。下图是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能用于解释铝箔质量增加的是( ) A.构成氧化铝分子的原子数量比铝原子多 B.构成氧化铝分子的原子数量比氧气多 C.组成氧化铝的元素种类比氧气多 D.组成铝的元素种类比氧气多 7.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 A. B. C. D. 8.已知苯甲酸是一种无色、易升华的晶体,易溶于酒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温度/℃ 25 50 75 溶解度/g 0.34 0.85 2.20 欲分离含有泥沙和 NaCl杂质的粗苯甲酸晶体,下列方案最合理的是 () A.将粗苯甲酸溶于酒精,过滤,取滤液,再蒸发结晶,用冷水洗涤,干燥 B.将粗苯甲酸溶于热水,冷却结晶,取滤液,再蒸发结晶,用酒精洗涤,干燥 C.将粗苯甲酸溶于热水,趁热过滤,取滤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取滤渣,用酒精洗涤,干燥 D.将粗苯甲酸溶于酒精,过滤,取滤渣,再溶于热水,冷却结晶,过滤,取滤渣,用冷水洗涤,干燥 9.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6 24 1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6 x 0 10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x的值为25 10.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科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