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8704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作文:学写故事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30094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作文 学写故事 尺水兴波,引人入胜 导入 十多年前,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他满怀深情地演讲了一篇长达八千多字的获奖感言,这其中包含多个莫言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演讲的最后,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他也曾在多个场合重申这句话。 李丹崖说故事是一座用语言搭建的戏台,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演,动情处,人人都想客串一把;其实,人人也都曾经客串过,因为,故事的别名叫“生活”。 莫言认为,讲好故事也能获得巨大的文学成就,故事里面有真理和正义,一个人可以将终身讲故事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李丹崖认为,故事就是人们演的戏,故事就是生活本身,阅读故事就是阅读人生。 好的故事如同魔术师的手中的红绸,轻轻一抖就能让观众屏息凝神。 我们在课文里也学过很多好故事———蒲松龄的《狼》,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袁珂的《女娲造人》等,还读过名著《西游记》等等。想想看“好故事”有什么特点? 通过细读经典故事文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总结写作技巧 01 发挥联想与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02 所叙故事要能够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03 教学目标 PART ONE 故事内涵 故事 何为故事? 望字生义———故=古+文,用文字写“古时”的事。一秒之前发生的事均可以是故事。 事=用自己的嘴(口)讲有曲折、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 主旨深刻有内涵 人物有血有肉 情节曲折离奇 内容新颖独特 好故事的特点 让人出乎意料 如何写好故事 PART TWO 1.情节完整,有始有终 如何写好故事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 屠户晚归 投以骨 狼仍从 奔倚积薪之下 一狼假寐 杀狼 遇狼 一狼洞入 亦毙之 故事是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合口头讲述。 故事不能叙述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增加一些波折,结尾能出人意料,等等,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的好办法。 比如蒲松龄的《狼》,篇幅不长,但写得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各要素交代清楚了故事就精彩了吗? 莫怀戚《散步》 2.巧用分歧,产生波澜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怎样才能写出有波澜的文章? 常用的制造“波澜”的方法之一就是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 3.悬念误会,激发兴趣 彭荆风 《驿路梨花》 (悬念1)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误会1)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消解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