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旁征博引:广泛地引用材料 汲取(jí):吸取 词不达意: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捶击(chuí):敲击 蛮横(hèng):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给予。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预习检查】 背景引入 01 时代风云: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 1945年,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全国人 民满心期待着和平与重建,渴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然 而,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反动政府却狼狈为奸,公然违背人 民的意愿,疯狂地策划反革命反人民的内战,妄图继续维持 其独裁统治。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 反对,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反独裁”爱国民主运动 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如熊熊烈火般燃烧。 李公朴之殇:正义之士的不幸遇害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李公朴先生一生都在为了民主与和平不懈奋斗,他的声音和行动,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追求自由和正义的道路。他的遇害,是对正义的公然践踏,是对民主力量的恶意挑衅。 追悼会风云:暗流涌动的会场 7月15日,云南大学举行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众多爱国人士怀着悲痛和愤怒齐聚一堂。然而,会场却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他们毫无顾忌地说笑取闹,肆意扰乱会场秩序,对李公朴夫人的血泪控诉不仅无动于衷,反而加以嘲笑和挑衅,这种嚣张的行为令人发指,也让在场的人们忍无可忍。 浩气长存 彪炳史册 闻一多 闻一多,名家骅,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诗人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演讲词剖析 02 一、结构性:了解内容,把握观点 这虽是一篇即兴演讲,言出于心,却层次清晰,顺理成章。 活动:阅读1—3段,思考: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想要表达什么? 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 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观点) 无罪而遭毒杀 偷偷摸摸的暗杀 杀了人还造谣污蔑 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 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 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观点) 无罪而遭毒杀 偷偷摸摸的暗杀 杀了人还造谣污蔑 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 赞扬人民的无限光荣 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昆明人的光荣 无耻啊! 无耻啊! 某集团的无耻 反衬 (举例:“一二 一”惨案) 正反对比,爱憎分明,立场鲜明, 演讲的开篇,闻一多以义正辞严的态度,愤怒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如同一把利刃,直刺敌人的心脏,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敌人的丑恶嘴脸。接着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同时,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李先生为了真理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昆明人民在这场斗争中,也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的行动,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通过正反对比,更加突出了敌人的凶残卑劣和李先生及人民的光荣。 思路: 活动:仿读课文4--5段,体会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