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9015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549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四,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
  • cover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源于印度的商人与鲸鱼故事,自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至10世纪,先后传播至包括唐、大食、罗马在内的广大地区,形成了既有相似情节、又各具特色的故事。这说明( ) ①世界文明具有统一性的特点 ②丝绸之路促进多元文明互动 ③人口迁徙推动印度文明发展 ④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7、18世纪,欧洲盛行私掠船制度,即一国政府发给私人船只特别许可证,允许其在公海上从事抢劫、消灭敌船及运输禁运品的中立国商船。1856年,在英国的积极推动下,该制度被废除,并将废除该制度写入国际公法《巴黎海战宣言》。英国此举旨在( ) A.完善国际法规 B.维护扩张优势 C.稳定航海秩序 D.保持欧洲均势 3.商朝时期,海贝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总数近5千枚的海贝,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一种名为“货贝”的海贝,俗称“黄宝螺”。专家表示,这种海贝在我国分布于台湾、香港和海南诸岛。在世界范围内,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暖海区。对此推测合理的是( ) A.古蜀国与不同地域间存在交流 B.商王朝直接管理古蜀国 C.三星堆文化深受外来文明影响 D.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5.清末使用的新教科书里有“社会”一词。小学生知道有“人”、有“家”、有“国”,却不能理解“非国非家”的“社会”一词,老师以过去演戏、救火一类的“会”和“社”来解释,反复讲了一礼拜还是没讲通。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 A.思想解放历程的艰难 B.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教育近代化尚未开启 D.废除科举势在必行 6.南宋时期,政府规定在金宋榷场交易过程中南北客商不能直接见面交易,而只能由充当中间人的“牙人”往来评议;对客商过淮交易的人数、过淮的手续、交易商品的数量及种类、客商在榷场停留的时间都做了严格限定。这些规定意在( ) A.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极力缓和宋金之间的民族矛盾 C.推动基层市场的繁荣 D.将边境贸易置于政府管控之下 7.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8.下表所示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 英国1843—1860年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 年份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英镑) 年份 中国出口货物 茶(万磅) 丝(包) 1843 1844 7047.65 2604 1845 1850 7743 21548 1852 1853 10122.7 62896 1860 1859 11091.52 67874 A.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扭转了对外贸易格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手工业仍具优势 9.考古工作者在武威发现的唐早中期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具有中原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它们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等文化因素。这可以印证当时( ) A.北庭都护府对武威的管辖 B.丝路沿线多民族的交融 C.唐蕃会盟平息了民族纷争 D.朝贡贸易体制日益成熟 10.如下图为晚清时期《点石斋画报》刊发的《电气捉贼》图,介绍了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现象。据此可知,晚清时期上海地区( ) 图片配文:电气捉贼法。其法于宅内安置电气,夜间有贼潜启户扉,扉启则电气忽明,贼必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