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课 改进小水钟 第四单元 精确时间的步伐 (大象版)四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板书设计 0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01 科学观念:能发现造成小水钟计时不准的主要原因,以及古人为解决这一困难而采用的方法。 科学思维:在对改进后的小水钟的测试评价中,继续培养反思评价能力。探究实践: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对三级漏刻资料的阅读理解,改进自制小水钟,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态度责任:体会动手做的乐趣,感受经过努力解决困难的喜悦,激发对中国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 新知导入 02 我们做的水钟漏壶里的水滴得越来越慢,时间记录不精确。 探究新知 03 在滴漏的过程中,水的流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在减慢。水位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水流速度的变化。 水位高时,水流较急,水位越低,水流就越缓,渐渐地从流变成滴,甚至不再往下漏。 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怎样改进小水钟,使水流速度稳定呢 提出问题 泄水型的小水钟好像没办法改进…… 探究新知 03 如果能让漏壶里的水…… 怎么才能让水流速度稳定呢 我们找找看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吧! 为了保持漏壶的水位稳定(水位稳定的漏壶又称为平水壶),使流入受水壶的水流速度不变,古人设计了三级漏刻。 阅读 探究新知 03 三级漏刻 在平水壶的上方加一个天壶,持续为平水壶供水。 在平水壶侧面一定高度处接一分水壶,使天壶流下来的过多的水流入分水壶,这样就可保持平水壶的水位稳定。 阅读 探究新知 03 三级漏刻 受水壶 浮舟 箭尺 平水壶 分水壶 天壶 改进受水型小水钟 探究新知 03 设计制作 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改进受水型小水钟,使小水钟的水流速度稳定。 ①在平水壶的侧面开一小口。 ②截取塑料瓶下半部分作为分水壶。 ③用吸管连接开口和分水壶。 ④把步骤②中的塑料瓶上半部分做成天壶并接到平水壶上方。 探究新知 03 探究新知 03 ①如果平水壶液面在小孔下方且越来越低。说明天壶水流速度过慢。 ②如果平水壶液面在小孔上方且越来越高,说明天壶水流速度过快。 探究新知 03 反思 测试我们改进后的小水钟,看看水流的速度是否稳定,计时是否准确。 改进后的小水钟测试记录表 探究小组 水钟显示时间 1格 2格 3格 秒表显示时间 10秒 20秒 30秒 探究新知 03 改进后的小水钟更准确了吗?在改进小水钟的过程中,我们都有哪些收获?想一想,能否把小水钟的刻度做成钟表表面的样式 反思 改进后的小水钟,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计时更加准确。 探究新知 03 改进后的小水钟更准确了吗?在改进小水钟的过程中,我们都有哪些收获?想一想,能否把小水钟的刻度做成钟表表面的样式 反思 我们把标尺和钟表表面连在一起,就可以把小水钟的刻度改成钟表表面的样式。 探究新知 03 一、填空题 1、使漏壶滴水速度稳定的方法是( )的水位稳定。 2、使用改进后的小水钟进行实验时,如果平水壶中的液面在小孔下方且越来越低,说明天壶水流速度( ) (填“过快”“过慢”或“合适”)。 3、如果平水壶液面在水小孔下方且越来越高,说明天壶水流速度( )。 课堂练习 04 保持漏壶内 过慢 过快 二、判断题 1.古代的水钟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一点也不准确。( ) 2.水钟能测量时间,也能测量温度。( ) 3.用直筒的瓶子做一个泄水型水钟,这个水钟的时间刻度线可能从上到下间隔慢慢变大。( ) 4.漏刻、漏壶、水钟都是同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 5.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是“受水型”水钟。( ) 6.标时间刻度时,只需要测-分钟或者几分钟就行了,不需要连续测量十分钟。( ) 课堂练习 04 ╳ ╳ ╳ ╳ ╳ ╳ 三、选择题 1.三级漏刻中分水壶的作用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