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0999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课件+视频)-【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45733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职,基础,2023,高教,中国历史,2课
    (课件网)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新中式 今年流行什么风? 复古 英伦风 国潮 多巴胺 法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天子之冕,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 ———《礼记·礼器》 目录 一、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前770年 前476年 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迁后的周王朝被称为东周 秦王朝统一全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楚庄王问鼎中原 思考:周天子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室衰微,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射王中肩 《公羊传》记载:“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春秋时期(BC770-BC476)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 (2)战争性质:奴隶主争霸战争 (3)战争结果:冲击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BC475-BC221)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并存) (2)战争性质:地主阶级兼并战争 (3)战争结果: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基。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思考:政治大变革会对社会历史带来哪些影响? 消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积极: 民族关系的变化 分裂趋向统一,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民族交融方式主要有两种: 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 华夏认同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同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战争、内迁、认同 各民族相互学习,封建化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农业 生产力 生产工具 铁犁牛耕 水利 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战国秦国:成都都江堰 (2008年汶川地震“震不垮”的都江堰) 战国秦国:陕西郑国渠 (韩国的“疲秦”计划) 春秋楚国:安徽芍(que)陂(bei)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手工业 冶铁技术出现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 货币流通广泛 中心城市涌现、工商业主财富雄厚 煮盐业 羽毛齿革 粮食 羊马 盐池 药材 冶铁业 春秋战国各国货币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思考:诸侯国进行变法的原因?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2)直接原因: 富国强兵 (3)阶级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渴望获得相应权利。 (1)根本原因: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1)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 (2)人物: 商鞅、秦孝公 舌战群臣,舆论宣传 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内容 影响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利于法律推行、社会稳定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利于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 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途径参政,壮大秦国军事力量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