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3370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时《问题解决(2)》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3353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问题解决(2),ppt,21张,课件,师大,10课时
  • cover
(课件网) 《问题解决(2)》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5 教法、学法 6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本课《问题解决(2)》隶属于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的第10课时,是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深化。教材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如购物计算、物品分配等),引导学生将乘法运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一、学习状况 二、学生情况 三、解决对策 部分学生难以从文字中提取有效数学信息,尤其是隐含条件(如“买3支笔和2个本子”需分开计算再求和)。 具象思维为主,抽象分析能力较弱,面对多步骤问题时容易遗漏中间环节。 从复杂情境中筛选有效信息,并理清数量关系的逻辑顺序。 基于此,教学中需通过情境引导和分步示范,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2 能结合具体情境,用乘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两步计算或多条件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意识。 1 难点 从情境中提取隐藏信息,理解数量间的递进关系(如“先增加后减少”)。 重点 掌握两步问题的分析思路,能用“先算……再算……”的句式表达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问题)、启发式提问(引导分步分析)。 学法:小组探究(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验证结果)。 教具:课件(含动态购物情境图)、实物图片(文具、运动器材)。 学具:练习本、彩色标记笔(用于标注关键信息)。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用竖式计算。 175×9= 1 7 5 × 9 4 6 5 7 5 1 1575 307×5= 1535 × 3 0 7 5 5 3 3 1 5 180×6= 1080 × 1 8 0 6 0 8 4 1 0 1500块地砖够铺吗? 铺1间教室要用285块地砖。 要铺5间这样的教室。 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如何解决? 探究新知 把285看作_____,5间教室大约需要_____块…… 300 1500 300×5=1500(块) 答:1500块地砖够铺5间教室。 先算出5间教室需要多少块地砖,再和1500比较。 285×5=1425(块) 1425<1500 答:1500块地砖够铺5间教室。 想 一 想 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①精确计算或估算出所需数量; ②比较; ③判断够不够。 1本相册能装76张相片,有7本这样的相册,能装完600张相片吗? 如果不能,还剩多少张? 议一议。 你是怎么想的? 1.允许通过吗? 车自重1800千克,装有8箱货物,每箱重485千克。 485×8= 3880+1800= 3880(千克) 5680(千克) 8吨=8000千克 答:允许通过。 5680<8000 练习巩固 深入探索 归纳总结 1、学生总结: “解决两步问题时,要先找到中间问题,再一步步计算。” 2、教师补充: “像侦探一样,先找线索,再串联线索解决问题!” 深入探索、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形成知识。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必做题:课本P36第3题(运动场人数变化问题)、第4题(图书借阅统计)。 2、选做题:设计一个“家庭购物预算表”,记录周末超市购物的花费并计算结余。 为了更直观、清晰、明了地把整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也方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要点,使重、难点突出,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2)———分步思考 小明购物问题 步骤1:笔记本现价 → 15-3=12(元) 步骤2:钢笔总价 → 12×2=24(元) 步骤3:总花费 → 12+24=36(元) 结论:50-36=14(元) 关键:找中间问题,分步计算! 教学反思和设计理念 成功之处:小组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角色扮演帮助理解了“进货”“卖出”的动态过程。 改进方向:部分学生仍混淆“先后顺序”,后续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