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3543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1817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自主学习 1. 中华人文精神有哪些? 2.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什么内涵和意义? 3.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有什么意义? 4.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有什么意义? 5.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内涵和意义? 6. 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意义? 通过播放电影《哪吒》中的哪吒与敖丙摒弃前嫌、化敌为友,携手共抗天劫的精彩片段。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借助热门电影《哪吒》的精彩片段,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初步思考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顺利导入本节课主题。 环节二: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以《哪吒》电影例子贯穿四大内涵讲授,借其生动情节,让抽象内涵具象化。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熟悉情境中深入理解人文精神,还能强化知识连贯性,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内化人文精神。 (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在处世方法这一内涵讲述中,我运用了电影中哪吒和敖丙两人身份上的对立,再结合他们摒弃前嫌、化敌为友,最后携手共抗天劫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P58蓝字) ③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8蓝字、P59、P62) 知识归纳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以上同学的讨论,分别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哪个方面?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P58生活观察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62 课堂笔记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后的“和而不同”文化 时政链接 2024年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世界各国犹如乘坐在同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这艘船承载的不仅是和平期许、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还承载着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