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3863

20 外国诗两首 课件 (两课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1948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
    (课件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新课导入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年),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 关于作者 弗罗斯特经常与好朋友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总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能向弗罗斯特展示奇异植物或奇特风景的路。但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错过的风景长吁短叹。弗罗斯特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而后悔的行为中悟到了一些东西。弗罗斯特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有感而发,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研讨诗意 进入任务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择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自由谈谈本诗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 学习任务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学习任务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具有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 《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