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分 考生注意: 1.本练习化学部分含两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 一律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Na-23 S-32 C1-35.5 Zn-65 五、选择题(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 重新填涂。 2134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1.金属银的化学式是 A.Hg B.Ag C.Al D.Cl 22.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大理石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23.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24.在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物质是 A.蔗糖 B.木炭 C.硫酸铜 D.食用油 25.化肥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氯化钾属于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D.复合肥料 26.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物质是 A.镁带 B.硫粉 C.木炭 D.铁丝 27.二氧化硫是生产疏酸的关键原料。二氧化硫(S02)中疏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2 C.-2 D.-4 28.关于水(H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液体 B,通电能分解 C.能溶解所有物质 D.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 29.自行车轮胎打气后鼓起来。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变大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数量变多 D.变成新分子 九年级化学第7页共13页 30.下列用途中,属于十泳的用途是 A.供给呼吸 B.作燃料 C.人工降雨 D.治炼金属 31.除去盐酸中混有的疏酸,可选择的物质是 A.Na2C03溶液 B.BaC12溶液 C.NaOH溶液 D.Ba(NO3)2溶液 3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粉末状碳酸钠代替大理石 B.长颈漏斗可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 C.闭合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增大 D.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33.已知氯化钾溶解度在20℃时为34.0克/100克水,60℃时为45.5克/100克水。 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有固体不溶(图①), 按照图示进行后续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加人 升温 10.0g水 10.0g水 至60℃ 用 用 ① ② ③ A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5克 B,②中溶液为氯化钾的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①<②=③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①<②=③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8页共13页跨学科案例分析部分 七、案例分析题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42~46题。 喜马拉雅早獭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哺乳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以草本植物为 食。早獭的天敌有猛禽、狼、藏狐等。 喜马拉雅旱獭的分布区是最为活跃的鼠疫疫源地。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在一定条件下 通过疫鼠、疫蚤等传染人,人与人之间以飞沫传播为主。 ● 旱獭分布点 .·200·年降水量线(mm) 图1青藏高原上喜马拉雅旱獭分布示意图 000 30 0 10002000 30004000500060007000 海拔(米) 图2喜马拉雅旱懒在不同海拔的存在概率变化 图3喜马拉雅旱獭 九年级跨学科案例分析第12页共13页 42.喜马拉雅早懒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和 省,这里地处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3分) 43.午后的阳光正好,高原上几只早獭正在哨食首楷,·只金雌从而降,有旱獭发出尖叫声 向同伴枨幣。这属于生态系统(1)(选填“A.物质循环或“B.信息传递”)的功能。但 是,其中一以旱獭还是成为了金雕的美食,其残骸最终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能体现上述现 象的食物链是(2)。(2分) A.阳光→首蓓→早獭 B.背蓿一→早獭→金雕 C.早獭→金雕-细菌 D.金雕→早獭→苜指 44.喜马拉雅平獭通常有长达68个月的冬眠期,这种生存方式可以适应青藏高原 的 气候特点。它的血红蛋白携氧效率较高,这有利于其适应高原 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