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5057

6《老山界》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3546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老山界,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2月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五岭之一)山区,蒋介石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 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过越城岭(土名“老山界”)。这座山高30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的美誉。可我们勇敢的红军战士却翻过去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亲历者———老红军陆定———的讲述吧。 6.老山界 陆定一 老山界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小学《金色的鱼钩》。 走近作者 字音字形 惊惶( ) 呜咽( ) 咀嚼( )矗立( ) 蜷( ) 酣( )然入梦 点缀( ) 落( )得很远 苛捐杂税( ) huáng yè jǔ jué zhù quán hān zhuì là kē 骨 (gǔ)骨骼 (gū)骨碌 落 (luò)降落 (là) 丢三落四 (lào)落枕、落埋怨 (luō)大大落落 咽 (yān)咽喉 (yàn)吞咽 (yè)呜咽 嚼 (jué)咀嚼 (jiáo) 味同嚼蜡 颤 (zhàn) 颤栗 打颤 心惊胆颤 寒颤 (chàn) 颤抖 颤音 词语解释 惊惶: 呜咽: 酣然入梦: 矗立: 苛捐杂税: 景致: 不可捉摸: 风景。 揣测,预料。 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高耸地立着。 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理清脉络 浏览全文,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老山界,交代它山高路远。 第二部分(第2———32段):记述翻老山界的过程。 第①层:(2———10)翻山前,山脚下访瑶民。 第②层:(11———32)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根据内容,画行军路线图,标注时间和地点及事件。 老山界 温馨提示:本文是一篇真实感人的革命回忆录,属于记叙文范畴。记叙文要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就必须要擅于安排结构,本文采取顺叙的写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条理清晰。 老山界 山沟(下午出发) 山脚(天黑) 雷公岩(深夜露宿) 山顶(第二天下午两点多) (到达)宿营地 本文讲述了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过老山界。 继续速读第11———32自然段,概括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1.走在“之”字拐的路上; 2.露宿山腰; 3.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5.山顶所思。 下午、傍晚 山沟 山脚往上 山腰 上山路上 山顶 天黑 夜里、半夜 黎明 下午 与瑶民攀谈向前行动 登山 露宿冻醒 吃饭登山 休息下山 探究学习 1、跳读文章第二部分(第2———32段),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时经历了哪些困难? 2、面对困难,红军战士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表现呢? 1.行走难 (路途遥远 山高路险) (第2段)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侧 面 描 写 (第10段)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 (第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