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 积累运用 专项练习(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名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懈怠时,我总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B.日夜操劳的周总理将一双袜子穿了30年,可谓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典范。 C.为了集体荣誉,不擅长跑的他刻苦训练,最终喜获佳绩,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从小跟着爷爷下地,因此了解了不少农作物的特性。 2.下面古人读书的故事,分别说的是谁?主人公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家徒四壁,夏天的夜晚用白袋子装了数十只捉来的萤火虫取光读书。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见所用的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A.车胤 王羲之 匡衡 李白 B.车胤 王羲之 李白 匡衡 C.车胤 匡衡 王羲之 李白 D.匡衡 车胤 王羲之 李白 3.下列名言警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善意的批评会让我们更优秀。 B.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智慧,正如俗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启迪智慧,提升人格。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 4.下列名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忠言逆耳利于行”,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会让自己做得更好。 B.面对错误,我们要有羞耻之心,因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暑假里,我们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D.总书记鼓励大学生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寒食》一文中,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B.尼尔斯是童话作品《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他由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孩子。 C.写作品梗概要先理清内容,把握要点:再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最后锤炼语言,使语义清楚连贯。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的是:发现真理需要解决一百个问题。 6.下列选项中,关于句子的赏析判断错误的一项(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节来临之快。 B.《匆匆》一文中,“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通过反问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竹子与恶劣环境作斗争,赞美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D.《草原》一文中,“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迁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河流的清亮透明。 7.下列句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的家乡真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端午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忍不住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为了促进消费,政府实施了许多举措,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等,真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8.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可怜九月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