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9280

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484179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百家争鸣:你知道他是谁吗? 自主预习 结合教材P53—57,思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思想和智慧? 以上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环节(一) 古文破译 智慧传承 讲仁爱 守诚信 求大同 重民本 崇正义 尚和合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⑤“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⑥“物之不齐,物之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请你破译以下古文,连一连以下古文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地位(P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 知识小结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后世将仁爱从社会人伦推广到宇宙万物,小爱升华为大爱。 爱自己:成就自我 爱动物:请勿滥杀 爱花草:请勿践踏 爱祖国:维护利益 爱家人:幸福美满 爱朋友:共同进步 爱地球:请勿破坏 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 ②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 知识小结 3.我们应如何做到“讲仁爱”?(P54) 思考: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为了推行变法,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商鞅顺利的推行了变法。 点拨:要守诚信。 商鞅“立木取信” 探究与分享3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与诚信相关的典故? 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郭伋竹马 一字千金 曾子杀猪 ①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知识小结 5.我们应如何做到“守诚信”?(P55) 相传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严重地洪涝灾害。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后,带领人民疏通河道,开挖沟渠,成功将洪水引入江河湖海,有效防止了水患的发生,挽救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改善了民生。 思考: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与分享 点拨:重民本,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国家的哪些政策、行动体现了“重民本”?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福祉 我们应如何做到“重民本”? (1)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知识归纳 (2)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君子义以为上” “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 名言诗句解析 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上该得不该得 符合道义的前提下才去获取 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知识拓展 “崇正义”的具体要求 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