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9898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5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学会正确思维。 (2)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了解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学会在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理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结果的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含义,懂得实事求是,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修正错误,追求真理。 评价目标 (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明确基本内容和线索,通过合作探究突出重点和难点。 (2)比较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主要特征;理解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3)由科学思维的含义思考得出科学思维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掌握科学思维的特征。 (2)难点: 科学思维的特征。 教法学法 活动教学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剪辑视频,制作课件;印发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就是党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射中国实际问题的“的”,并不断用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 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如何从思维角度体现它的科学性呢 就让我们走近科学思维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一: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来说,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无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光明的远大前途。 探究与分享: 从思维角度,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 学生分组研讨,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提升: 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3.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特别提醒】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科学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探究活动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真理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进发出强大的威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用“有的放矢”作比喻来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问题。在延安时期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按照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