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下 筚路蓝缕,以启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课堂导入 对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的超级大国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对苏俄/苏联的初印象? loading…… 开辟了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二战中力挽狂澜…… 对中国的影响 惨淡的结局…… 走进第15课 一、破旧立新———十月革命的胜利 自主探究:结合教材,思考资本主义尚不发达的俄国为何能够爆发十月革命? (一)原因 ①经济: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②政治:沙皇专制制度之下,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③导火索: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客观原因 主观条件 ③思想: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②组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①阶级:无产阶级发展壮大 ④群众:广泛发动群众 俄国具备爆发革命的条件!但十月革命不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带有偶然性! 一、破旧立新———十月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无法避免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社会主义应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多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胜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理论创新———列宁主义的形成 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俄语“多数派”的音译)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重点认识: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破旧立新———十月革命的胜利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十月革命的历程,将以下时间轴补充完整。 (二)过程 1917年 7月 11月 4月 3月 二月革命倒沙皇 结果: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②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主义) 四月提纲指方向 内容: 提出用和平的方式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七月流血抛幻想 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50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 十月革命现曙光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反资本主义) (三)政权建设 政治:《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经济:《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外交:《和平法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召开会议: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意义: 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一、破旧立新———十月革命的胜利 满足了人民对和平、土地的愿望,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一、破旧立新———十月革命的胜利 合作探讨:根据课文及材料,探讨十月革命的意义。 材料1: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