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0671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8774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冷战,国际格局,演变,课件,24张
  • cover
(课件网) 台前幕后的大国博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爆发原因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 当英国以胜利者姿态带着满身创伤走出二战的时候,它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二等国。 ———沈志华、徐天新:《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二战后美苏两国实力对比 1.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2.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一、爆发原因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二】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 ———沈志华《冷战五书》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直接原因) ◎美国宣传画 共产主义制度下美国人的“惨状” ◎苏联宣传画 打倒资本家,或者被资本家压迫 4.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矛盾日趋尖锐。 (根本原因) 一、爆发原因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材料四】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斯大林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二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5.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相冲突。 一、爆发原因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五】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和平砥柱》演说 6.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铁幕”分割欧洲 一、爆发原因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乔治·凯南的“长电报” ◎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 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 Why ①双方军事上势均力敌,相互忌惮 ②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③二战的巨大威力,教训深刻 ④各国亟须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此情境下,美苏双方应如何在稳定自身的同时遏制对方? 二、明争暗斗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政治 【材料六】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国会演说 1947.3杜鲁门主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材料七】 设立情报局,由南、保、罗、匈、波、苏、法、捷、意等九国共产党(工人党)各派两名代表组成;情报局的任务是交流经验,必要时在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个党的活动。 ———《关于出席会议的各国党之间交换经验和协同行动的决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