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0964

1《邓稼先》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899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邓稼先,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1.邓稼先(纪念性文章/人物传记) 课时 2 备课人 【花田实验室】歌子老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目标1.阅读课文,梳理邓稼先生平经历与主要贡献,学会筛选、整合文本关键信息,能准确概括要点。2.学习文中语言特色,仿写片段,运用恰当句式、修辞描写人物,提升书面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目标1.借由文中对比、联想等手法研读文本,分析邓稼先性格、精神品质,培养逻辑思维,能归纳人物特征。2.通过小组讨论重点语句,如探讨 “我不能走” 内涵,激发批判性思维,形成对人物独到见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目标1.赏析虚实结合手法,感受其对塑造邓稼先形象、强化情感的魅力,提升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工具 板书、PPT、《邓稼先》纪录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可根据科目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减、亦可作为二次备课使用) 教学环节 预设、策略或批注 一、通览全文,梳理结构,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贡献Q1:传主:邓稼先是谁?完成作业本课前预学一。 Q2:传记笔法:这篇人物传记记述了关于传主(邓稼先)的哪些内容?是怎样记录邓稼先(传主)的?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使用了六个小标题,这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作者对小标题的拟定独具匠心,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你看出来了吗?连线。对比、引用、联想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二、“两弹”元勋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通过两人的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无私的特点。四、民族感情?友情?通过中国自力更生完成原子弹工程这一事实,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五、“我不能走”赞美邓稼先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六、永恒的骄傲 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 传记定义 传记·记录历史任务:长短句改写1.把单句成段的合并为一段,看看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开火车朗读)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全班齐读)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2.第十段对比时间轴。小结:短句:用短句列举中华民族的屈辱经历,简洁精炼、铿锵有力,令人印象深刻。长句:用长句概述邓稼先的成就经历,更加严密、精确、细致。长短句灵活运用,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层次。3.两段历史【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Q:为什么要先写近代史再写邓稼先的个人史呢?“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功勋卓著)运用对比的写法在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将中国的屈辱史与光荣史作对比,让读者认识到邓稼先的历史贡献,把人物形象提到一定历史高度。 一二两节的文字有哪些共同点?历史国家史个人史在句式长短上又有哪些不同点?探究作者为何用不同的句式描述国家史和个人史。 三、传记·写人手法———对比精读第三部分,完成表格,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人物奥本海默(美国)邓稼先(中国)地位功绩①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为本国原子弹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